阮一峰 / 人民邮电出版社 / 2018-6-1

笔记

  • 在可预见的将来,技术最终将淘汰人类。

  • 总的来看,下一代青年不太可能像上一代有那么多机会。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放缓,还将继续放缓;人口增长高峰已经过去;除了高科技,几乎所有行业都不会有以前那么高的增长率。现在是穷人,未来极大可能还是穷人,能翻身的只能是少数,而且难度越来越大。

  • 世界正在猛烈变化,旧的模式完全行不通了。

  • 如果仔细考察,你会发现很多银行职位都有消失的危险,比如风险控制、信用记录、外汇交易等,软件都可以完成。对于现在这些职位上的白领人员来说,这是非常可怕的压力。

  • 可怕的不是你的工作没了,而是你所在的那个行业没了。

  • 技术正在取代人力劳动,比如财务会计这样的行业,随着电子支付的兴起,将来肯定不会需要这么多财务人员。“互联网+”从某个方面说,就是使用互联网技术取代一部分人力,更便宜地服务更多的顾客。

  • 公务员可能比较安全,因为这个职业改变得很缓慢,而且没有技术升级的压力。医生和律师,也比较安全,因为对于这些行业,经验很重要,但技术正在把它们的成本降下来。厨师和物流,也是比较安全的行业,因为烧菜机器人和送货机器人,实现成本很高,人力实现比较便宜,暂时不会被取代。但是低端的厨师和物流是纯粹的体力劳动,非常辛苦,没有进入门槛,供给非常大,拿不到高工资。

  • 最终来说,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将高度自动化,它们现在吸收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将失业。

  • 人类社会的就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,“终生职业”越来越少了。

  • 赫拉利认为,人类可能灭绝的根本原因,在于技术的高速发展。技术带来了现代化生活,也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别的不说,眼下的危机就是,短期内就会有大量失业出现,许多人将变得毫无用处。

  • 保持就业竞争力所要求的那种“终身学习”,根本不是业余时间看看书、听听讲座的学习强度,而是远超这个,需要你全部时间、全身心地投入,学到筋疲力尽的那种。

  • 如果终生学习是唯一的就业出路,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就是没有出路。

  • 穷忙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,整日奔波劳动,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。

  • 总的来看,下一代青年不太可能有上一代那么多机会。经济增长率已经开始放缓,并且还将继续放缓,人口增长高峰已经过去,老龄化越来越严重,老人的消费远不及年轻人。

  • 理论上,一个人只要接受了中等教育,就可以进入社会了。大学的本意是为那些走学术生涯的人开设的,后来慢慢变味了,以至于现在社会上居然有一种说法,“大学是素质教育”。不是这样的,任何时间地点,你都有机会提高素质。

  • 终有一天,因为人类不如机器可靠,法律规定,人类不得驾驶汽车, 只能由机器驾驶。 如果你还想开车过过瘾, 必须去专门的游乐场,就好像现在骑马只能去马场一样。

  • 越是大公司,越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。对于基层员工来说,大公司的工作是非常无聊和让人厌倦的。

  • 如果你的所有钱都投资在证券上面,只要你一年的支出小于投资组合原始金额的4%,那么你就可以退休了。这被称为“百分之四”规则(Four Percent Rule)。

  • 普通人的生存正在变得越来越难,养老金和退休这样的字眼,正在离你越来越远,全世界皆是如此。你必须为自己早做打算,而在我看来,如果规划得当,你的人生至少可以不是那么悲惨,要熬到70岁油干灯尽才能退休。

  • 人应该过一种有乐趣、有追求、自己做主的生活,而不能像骡子那样被推着走。

  • 如果你想人生中留下一些东西,那么就挖一个大坑,人们会记得你。这就是你留下的痕迹。

  • 人生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极大值函数(由所有尝试中最成功的一次决定),而不是一个平均值函数。

  • 以前的媒体生态是“中央集中式” ,现在是“网状分布式” ,媒体分子化了。

  • 最终,社会分裂成两种人:一种是普通人(基因没有优化过) ,另一种是高级人类(基因经过优化) 。

  • 整个人类正坐在一架软件驾驶的飞机里面, 只能祈祷软件运行永远不发生错误。 一旦发生问题,人类就会坠机。

  • 当个性变成了产品的一部分,就成了一种竞争力。

  • 不管怎样,别被动地做出反应,而要主动地想好针对不同的结果做出怎样的行动。

总结

本书以比较悲观的视角探讨未来的世界。信息革命创造出的职位远远小于它消灭掉的职位,而很多人之所以现在有工作,仅仅是因为机器的价格高于人工。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去延缓被淘汰的速度,但最终还是会被机器取代。技术的进步让人类活得更长、更健康,但也让我们变得不那么有用了。